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

10年专注吃瓜

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您的位置:首页>>群众吃瓜>>正文

群众吃瓜

无人机控制站的“上舰”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18 点此:483次

据美国水兵航空新闻《NAVAIR》报导,本年2月,美国水兵完结了乔治·布什号航母无人空战中心(UAWC)的集成测验。随后,该航母在地中海区域参加联合军事行动,标志着UAWC系统正式投入实战运用。
UAWC本质上是一座舰载无人机操控站。作为无人机系统的指挥操控中心,无人机操控站是无人机的“中枢神经”,相当于有人机的显控座舱、智能设备的遥控终端,是决议无人机能否高效完结各项使命的中心系统。
从1917年无人机诞生至今,无人机操控站逐步成为无人机的规范配备。那么,无人机操控站怎样进行作业,其时展开情况怎么?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呈现意味着什么,又将为未来战场带来哪些改动?请看本期解读。
无人机操控站的“上舰”之路
■李翀伦 陈俊锋
乔治·布什号航母无人空战中心(UAWC)操控台。供图:阳 明
无人机显威战场的“幕后英雄”
关于一个人来说,大脑就像人体的司令部,操控和谐人体各项功用。
无人机操控站对无人机的重要效果,正如“大脑”之于“人体”、“中枢神经”之于“肢体运动”。作为无人机系统中仅有的人机交互子系统,无人机操控站在不断展开、升级换代中,逐步成为无人机系统的信息交互中枢、信息处理中心,是无人机系统发挥作战效能的要害。
早在无人机诞生之初,由于结构简略、功用单一,大多作为航模靶机运用,对测控要求较低。无人机一般选用“程序操控+自主调控”的方法飞翔,并没有独立的操控站。直到1933年,英国空军初次为无人机配备了真实意义上的无人机操控站,并运用无线遥控技能完结了对“费尔雷昆士”无人机的操控。
作为无人机系统的“中枢神经”,除了前期的类航模简易操控,无人机操控站的展开先后阅历了单渠道操控、组网操控和系统化操控等3个阶段。
第一代无人机操控站——一站控一机。
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军开端尝试用无人机履行电子偷听、电台搅扰、超低空拍照等使命。其时,简略程序操控和简易遥控现已无法满意前哨部队对无人机的操控需求。为了习惯越来越杂乱的使命,经过发送杂乱操控指令的方法对无人机进行更准确的操控,催生了第一代无人机操控站。
第一代无人机操控站大多选用便携式结构,具有显现屏幕以及鼠标、键盘等设备,选用遥控器进行操控,首要应用于靶机、小型低成本无人机。飞翔过程中,操作员依据屏幕上显现的飞翔参数判别无人机的飞翔状况,操作其履行各种使命。
这一时期的无人机操控站开端完结对无人机的精细化操控,使无人机能够履行丰厚的作战使命,但这种操控站与无人机渠道深度绑定,不同无人机系统间只能经过人工方法传递信息。
第二代无人机操控站——一站控一型。
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卫星技能的展开和无人机配备技能的前进,无人机开端很多在超视距规模运用,大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呈现战场,多架无人机共同完结一些杂乱使命。这使得第一代无人机操控站在信息交流才能上的下风逐步凸显。
为了满意作战需求,以无人机集群化运用为中心需求的第二代复合操控多用途无人机操控站渐渐展开起来。
第二代无人机操控站以集群化为首要展开方向,首要应用于大中型无人机。操控站具有了简略的信息交融、故障诊断才能,能够在同型无人机系统间树立物理衔接、完结信息交流。可是不同类型无人机系统之间,依然存在信息壁垒。
第三代无人机操控站——一站控多型。
20世纪90年代末,跟着使命环境的改动,无人机与有人机、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协同使命方式逐步丰厚,使命类型日益多样,第二代无人机操控站对单一类型无人机的集群操控才能现已跟不上战役形状的改动。为处理这一问题,面向多型无人机通用化操控的第三代无人机操控站应运而生。
第三代无人机操控站以通用化、智能化操控为首要展开方向,最早源于“运用一种操控站操作多种不同类型无人机”的需求,期望操控站能够接纳多型无人机回传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致处理。1997年,美国水兵牵头展开无人机“战术操控系统”项目,完毕了无人机地上操控站系统冗杂的局势,完结无人机在各兵种地上站间的无缝衔接。
第三代无人机操控站具有多型无人机通用操控的才能,极大拓宽了无人机配备协同作战场景,降低了多种无人机系统全体保证难度。近年来,美军研发的The Block 50 GCS地上操控站、UGCS通用地上操控站和MD-5系列无人机操控站,都是第三代无人机操控站的典型代表。
无人机操控站从陆地走向海洋
进入21世纪以来,跟着无人机的广泛运用,无人化作战系统现已渗透到战役的许多环节,在军事行动中的颠覆性效果逐步凸显。
其间一个较为熟知的比如发生在2020年。其时的纳卡抵触中,阿塞拜疆很多运用无人机当作钓饵,耗费亚美尼亚的防空兵器,然后运用“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和“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建议突袭,成功炸毁亚军的防空系统、坦克装甲方针和炮兵阵地等,为后续作战发明了有利条件。此次抵触,无人机初次成为主战配备,快速打破了攻防平衡,改动了作战进程。
同一时间,无人机的作战规模也逐步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不管数量仍是品种,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正在随舰布置,远离所属国家的本乡遂行使命。以航母为中心的海上编队,在战场前沿对无人机进行指挥操控的需求越来越火急,传统“前沿起降—后方操控”的会集式操控站,现已很难依据战况快速完结对军力的统筹指挥。
在这一布景下,树立与舰艇深度交融的舰载无人机操控站,成为未来海上作战的必定要求。
与陆地上的无人机操控站比较,舰载无人机操控站更难完结,其相关探究历时数十年,最早能够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其时,在越南战役期间,美国研发并运用QH-50舰载无人直升机,一起也将目光投入到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研发作业。
一路走来,从“开端研发”到“真实上舰”,无人机操控站“上舰”坎崎岖坷历时数十年,首要阅历了暂时便携布置、舰上固定布置和舰机深度交融3个首要展开阶段。
——暂时便携布置。以美国水兵“扫描鹰”、RQ-21等小型无人机为例,这些无人机的操控站形状,首要以手持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为主。操控人员能够随身携带无人机操控站并按需运用,但这一阶段的无人机操控站设备相对独立,与舰艇几乎没有信息交互。
——舰上固定布置。这一阶段,经过在舰艇上设置固定的无人机操控台位,无人机操控站能与舰艇进行信息交互,不过,完结信息交互的前提条件有必要是同类型的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
——舰机深度交融。2018年,美国水兵确认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为首型航母舰载无人机。
这类大型舰载无人机运用流程杂乱、对配套资源要求高、统筹难度大,致使传统舰载无人机操控站与水兵舰艇设备的不同系统之间耦合对立杰出。
为此,美国水兵提出了UAWC概念,方案从底层深度整合无人机操控站与水兵舰艇,进一步完结舰机信息同享,全面统筹空水军力资源,完结空海一体化作战。
依据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价中心研究报告中的估量,至2040年,美国航母除将搭载5到10架舰载无人加油机外,还或许搭载无人作战飞机。
从暂时便携布置到舰上固定布置,再到舰机深度交融,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前进前进了无人机在战场前沿的响应速度。不过,从现在来看,舰载无人机操控站怎么与航母进一步整合,并在舰上独立操作无人机完结林林总总的飞翔使命,仍有待实践运作测验和实战才能查验。
未来海上作战或将迎来新改动
近年来,跟着无人机逐步从辅佐配备转变为主战配备,各国对无人机操控站的运用与投入不断增大。
有音讯称,俄罗斯正在建造S-70“猎人”无人机的地上操控站。该操控站是一个用于中型和重型无人机的规范化地上操控站,未来将用于操控不同方位的无人机。
同一时间,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呈现,也标志着无人机系统能够以舰载无人机操控站为前言,与水兵舰艇构成一个有机全体,有助于在未来战场上完结空海协同作战。
未来,搭载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舰艇能够按需请求无人机操控权和侦查信息,完结对无人机精准灵敏的指挥操控,最大程度缩短指挥链和情报链。
从人员功率视点看,舰载无人机操控站完结布置后,人员能够与舰艇其他岗位协同作业,在固定舱室内完结舰载无人机起降、调运、使命操控等操作,明显改进舰载无人机操控人员的作业环境,有用前进作业功率。
从军力办理视点看,舰载无人机操控站能够会集办理和操控多型舰载无人机履行多种不同类型的作战使命,并能经过智能化办理和数据剖析,优化对舰载无人机的调度,进一步优化和前进舰载无人机的运用功率,从而前进舰艇编队作战效能。
从协同运用视点看,布置舰载无人机操控站的舰艇可一起操控和办理多型多架舰载无人机,这更有利于指挥不同无人机展开多种协同作战使命,一起操控站能够快速整合和剖析舰载无人机取得的各类战场信息,协助舰艇编队指挥官前进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和决议计划速度,增强舰艇编队在情报、监督与侦查方面的作战才能。
从系统作战视点看,跟着多种舰型搭载舰载无人机操控站,无人机指挥操控将脱节单节点中心指挥形式,向多节点、高冗余、分布式指挥方向展开,构成网络随遇接入、信息按需分发、授权指挥办理的新式作战形式,将无人机配备进一步融入空海协同与分布式作战概念中,前进水兵军力作战灵敏性,完善海上联合作战系统。
无人机操控站的要害技能涵盖了通讯、飞翔操控、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未来跟着人工智能、飞翔器等技能的不断展开,无人机操控站也将不断完善和前进,为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更高效、更智能地履行飞翔使命供给有力支撑。
(来历: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告发/反应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66666

微信咨询
黑料在线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