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

10年专注吃瓜

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您的位置:首页>>吃瓜动态>>正文

吃瓜动态

吃瓜真是个调节情绪的好东西古今中外嗑瓜子都“上瘾”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发布时间:2025-06-13 点此:15次

  自称“吃瓜群众”的人,凑在一起聊八卦的时候手里拿的往往不是西瓜,而是瓜子。一旦开始,口干舌燥、嘴皮磨破都停不下来,越嗑越上头。

  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明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籽独占鳌头,晚清之后南瓜籽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籽又异军突起,一直盛行至今。

  嗑瓜子最早兴于北方,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于是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用瓜子招待客人能够体现主人的好客,做客的人吃瓜子也会有被“招待”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就定下来一种愉悦的社会交往基调。

  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

  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调节紧张气氛的功能会使人放松,消除相处中的敌意,使交流双方表达起来更加轻松自然,观念和想法比较灵活多样。

  嗑瓜子是一种量少多次的进食行为,可以随时停下来,也可以随时捡起来继续嗑,拉长了进食的时间,能够给社交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

  嗑一个吃一个的过程刚好完成了“预设目标→行动→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完成目标”的设定,这个过程循环刺激大脑,就会使脑内的奖赏机制敏感度变低。

  前苏联人民热爱向日葵,把它定为国花。电影《幸福的生活》的嗑瓜子镜头中,人们直接将瓜子从向日葵上拧下来吃。

  西班牙嗑瓜子的人更多,有调查显示,64%的西班牙人都嗑瓜子,其中,约有45%的人在看电影时嗑,24%的人会在看比赛时嗑瓜子。

  东南亚国家的人也是吃瓜子的,但日本例外,他们几乎没有人吃瓜子,因为在日本礼仪中,把食物放进嘴里再拿出来是非常不礼貌的。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吃富含木脂素的食物,如葵花籽、南瓜籽和芝麻等,冠心病风险会明显降低。

  研究者推测,富含木脂素的食物之所以降低冠心病风险,可能是因为木脂素和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导致血浆亚麻木酚素生成增加而发挥作用。

  冬瓜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防治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

  西瓜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兹海默症。

  南瓜籽富含泛酸、烟酸、钾元素,可缓解心绞痛、辅助降低血压。心情不好时吃南瓜籽有助于对抗压力和消除低落情绪。

  网上有传言称“吃瓜子等于喝油”,这是线g葵花籽的脂肪含量大约2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25-30g。但这并不代表一把瓜子等于一勺油。因为瓜子中的脂肪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仅占了14%。

  但的确瓜子不能吃得太多,摄入过多热量和油脂,有可能造成高血脂,引发肥胖。专家建议瓜子每天吃50g左右即可,并且要多补充水分,以防喉咙痛、口腔溃疡。(生命时报)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66666

微信咨询
黑料在线网
返回顶部